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日历 老黄历
查看: 16|回复: 0

广东省委副书记:迅速进入临战状态 全省严阵以待迎战“麦德姆”!

[复制链接]

2605

主题

0

回帖

7941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7941
发表于 2025-10-6 08:56: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广东省委副书记:迅速进入临战状态
  【广东省委副书记:迅速进入临战状态】10月4日,广东省防御台风“麦德姆”视频调度会紧急召开。面对即将登陆的强台风,广东省委副书记在会上发出最强动员令:“全省迅速进入临战状态,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严之又严、细之又细、实之又实抓好防御工作,确保‘不死人、少损失’!”这场与台风的赛跑,正考验着广东作为经济大省、人口大省的应急治理能力。
  据广东省气象台最新监测,今年第21号台风“麦德姆”已于10月4日17时位于湛江市徐闻县东偏南方向520公里的南海北部海面,中心风力达12级【35米/秒】,七级风圈半径覆盖300-400公里。预计其将以每小时25公里的速度向西偏北移动,强度持续增强,将于10月5日中午前后以强台风级【14-15级】在广东电白至海南琼海一带沿海登陆。
  “这将是今年影响广东最强的台风之一。”广东省气象局首席预报员林明指出,台风登陆期间正值国庆中秋双节,全省人流车流密度达历史峰值,仅广州南站单日客流量就突破80万人次。与此同时,前期台风“米娜”带来的持续降雨已使土壤含水量饱和,叠加“麦德姆”带来的暴雨【预计粤西局部特大暴雨达260毫米】,极易引发山体滑坡、城乡内涝等次生灾害。
  会议现场,大屏幕实时滚动着台风路径图、卫星云图和各地防御动态。省委副书记强调:“要清醒认识当前防御形势的极端严峻性,坚持底线思维、极限思维,立足最不利情况做好最充分准备。”这场部署会直指三大核心任务:
  “必须做到应转尽转、应转早转、应转快转!”湛江市负责人汇报,截至4日18时,全市27025艘渔船已全部回港避风,3109名海上作业人员撤离上岸。针对留守儿童、独居老人、残障人士等特殊群体,实行“一对一”转移责任制,徐闻县角尾乡党员先锋队已对辖区127户特殊家庭完成三轮排查。
  在珠海横琴新区,32座塔吊全部降节至安全高度,玻璃幕墙加固工程48小时内完成。广州市住建局连夜拆除132处高空广告牌,深圳地铁集团对15处地下车站增设防洪挡板。省自然资源厅发布地质灾害橙色预警,粤西6市启动24小时山体巡查机制。
  省三防办数据显示,全省已预置专业救援队伍287支、1.2万人,大型排水设备456台套。在可能受灾最严重的雷州半岛,国家消防救援局广东总队前置300名特勤队员,携带冲锋舟、无人机等装备严阵以待。商务部门启动生活物资保供机制,湛江霞山水产批发市场储备冷冻海产品1.2万吨,确保台风期间市场供应稳定。
  “防御台风不是政府单打独斗,而是全民参与的战争。”省委副书记的讲话引发强烈共鸣。在汕头市龙湖区,社区网格员通过“智慧应急”平台向3.6万户居民推送避险指南。东莞虎门港的工人自发组成“安全突击队”,对17个万吨级泊位进行加固。就连广州塔观光层也暂停营业,电子屏滚动播放着“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警示语。
  这种全民防御的态势,源于近年来广东建立的“五级书记抓防汛”机制。从省委书记到村支书,层层签订责任状,将防御责任压实到“最后一公里”。2024年超强台风“苏拉”防御战中,广东实现“零死亡、少损失”的战绩,正是这套机制有效性的最好证明。
  在省应急管理厅指挥中心,巨型屏幕上跳动着各类实时数据:台风路径预测误差控制在30公里内,全省1.8万个气象监测站每5分钟更新一次数据,北斗定位系统对2.3万艘渔船实施动态监控。“我们开发了‘防台一张图’系统,整合了气象、水利、交通等18个部门的数据。”技术人员演示道,通过AI算法可自动生成风险预警,为决策提供科学支撑。
  这种科技赋能不仅体现在指挥端,更延伸到基层。在阳江市海陵岛,渔民通过手机APP接收避风指令,无人机对回港渔船进行空中核查。茂名市电白区启用“应急广播+5G”系统,确保偏远山区也能及时收到预警信息。
  “防御台风的终极目标,是守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这句话在会议中被反复强调。在江门市新会区,某建筑工地因未及时停工被责令整改,项目经理被约谈。在珠海情侣路,执法人员连夜劝离32名观潮游客。就连广州白云机场的航班调整,也以乘客安全为首要考量。
  这种“宁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万一”的理念,源于对生命的敬畏。2023年台风“泰利”期间,广东因提前转移群众避免伤亡的案例,至今仍被作为经典案例研究。正如省委书记黄坤明所言:“每一个决策背后,都是对人民群众的庄严承诺。”
  当夜幕降临,粤西沿海的灯光渐次亮起。渔船在港湾里静静摇曳,避险安置点的饭菜飘着热气,应急队员的巡查脚步踏响雨夜。这场与台风的较量,不仅是自然力的对抗,更是治理能力的检验。
  从省委省政府的科学决策,到基层干部的彻夜坚守。从科技力量的精准支撑,到全民参与的防御自觉,广东正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深刻内涵。当“麦德姆”携风带雨而来时,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已筑起一道看不见的钢铁长城——它由责任铸就,以科技赋能,因团结而坚不可摧。
  风雨终将过去,但这场防御战留下的,不仅是安全度汛的经验,更是一个经济大省在极端天气面前展现出的治理智慧与民生温度。这或许就是中国式现代化应急管理体系最生动的注脚:在灾难面前,每一个生命都被郑重托举,每一份安宁都值得全力守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xuepai.net

GMT+8, 2025-11-17 01:35 , Processed in 1.093750 second(s), 23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