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日历 老黄历
查看: 13|回复: 0

朱雀玄武敕令自曝被送精神病院 两日拘禁引发身心创伤!

[复制链接]

60

主题

0

回帖

214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214
发表于 2025-7-27 21:37: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朱雀玄武敕令自曝被送精神病院
  【朱雀玄武敕令自曝被送精神病院】7月24日,曾因13个月内11次申请改名而引发社会关注的湖南郴州青年周景明【曾用名“朱雀玄武敕令”】在社交平台自曝,其于7月13日被韶关市新部镇工作人员与父亲强制送入粤北第三人民医院治疗,两天后才被释放。这一事件迅速登上热搜榜,将姓名权、精神健康与家庭关系等社会议题推至公众视野。据周景明自述,7月13日上午,韶关市新部镇有关部门工作人员突然到访其家中,向其父声称他患有精神病,需立即送医治疗。在未出示任何专业诊断证明的情况下,工作人员与父亲将其强行带至粤北第三人民医院。据其提供的医院收据显示,住院期间他缴纳了36元伙食费、700余元治疗费及3000元押金。“脚被绑在床上,饭是冷的,晚上根本睡不着。”周景明描述,住院期间他遭遇了身体束缚与基本生活需求被忽视的对待。7月15日,经医院专家会诊,诊断结果为“疑似表演型人格癔症”,但明确排除严重精神病可能。院方随后允许其出院,但这段经历已在他心理留下阴影:“现在听到救护车声音就会发抖。”周景明的遭遇并非孤立事件。自2024年5月起,这位24岁青年陷入了一场持续13个月的“改名马拉松”。据桂阳县公安局通报,其曾用名包括朱云飞【出生名】、朱雀玄武、朱雀玄武敕令、周景明等,期间共提交11次改名申请,甚至尝试过“周天紫薇大帝”“周乔治华盛顿”等48字超长姓名,均因违背公序良俗被拒。“每次改名都像在玩一场危险的游戏。”心理专家分析,周景明的行为模式符合表演型人格障碍特征——通过极端行为寻求关注、情绪表达戏剧化、人际关系肤浅。而其父亲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无奈表示:“劝了上百次,他晚上答应得好好的,第二天又偷偷去派出所。”这种反复无常的决策模式,不仅消耗了大量行政资源,更导致其社保卡、银行卡等证件频繁变更,生活陷入混乱。
  根据《民法典》第1012条,公民享有姓名权,但需遵循“不得违背公序良俗”原则。桂阳县公安局在第六次驳回其改名申请时明确指出:“频繁申请更名已构成扰乱公共秩序,浪费行政资源。”法律界人士指出,姓名权行使需在个人自由与社会管理成本间寻求平衡,周景明案例为立法完善提供了典型样本。
  然而,事件背后更深层的矛盾在于精神健康评估体系的缺失。北京安定医院精神科主任王芳表示:“表演型人格障碍属于心理疾病范畴,但我国现行《精神卫生法》主要针对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对这类边缘性心理问题的干预机制尚不健全。”这导致家庭在处理类似情况时,往往陷入“强制送医涉嫌侵权”与“放任不管可能酿成悲剧”的两难境地。
  周景明事件暴露出多重社会治理短板:在姓名权领域,需建立更科学的改名审核标准,如设置申请间隔期、引入心理评估环节。在精神健康领域,应完善社区心理服务体系,为边缘性心理问题人群提供早期干预。在家庭关系层面,亟需建立第三方调解机制,避免亲情异化为控制与反抗的恶性循环。
  值得关注的是,7月2日凌晨,周景明曾在社交平台发布道歉声明:“频繁改名是错误的,我宣布以后不再申请改名字。”但仅22天后,他就遭遇强制送医事件。这种戏剧性转折印证了心理专家此前的预警——表演型人格障碍患者常通过极端行为缓解内心焦虑,单纯道德谴责或法律制裁难以根治问题根源。
  截至7月27日,周景明已返回湖南老家休养。其母亲向媒体透露,正在联系心理咨询师制定长期干预方案。这起事件留给社会的不仅是茶余饭后的谈资,更应成为推动制度完善的契机。
  当姓名权遭遇精神健康危机,当家庭关爱异化为控制工具,我们需要的不仅是法律条文的增补修订,更是整个社会对心理问题的认知升级。每个极端个案背后,都站着无数在孤独中挣扎的灵魂。唯有构建包容多元、科学理性的社会支持网络,才能避免“朱雀玄武敕令”式的悲剧重演,让每个个体都能在尊重与理解的阳光下健康成长。这起风波终将平息,但它抛出的命题值得每个人深思:在追求个性表达的时代,我们该如何守护内心的秩序?在维护社会规则的同时,又该如何为“非常态”群体保留一扇希望之门?答案或许就藏在每一次真诚的对话与专业的干预之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xuepai.net

GMT+8, 2025-8-19 16:51 , Processed in 1.078125 second(s), 22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