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日历 老黄历
查看: 12|回复: 0

佛山5200只“灭蚊鱼”1天灭蚊438只 5200尾“灭蚊特种兵”出击!

[复制链接]

53

主题

0

回帖

191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91
发表于 2025-7-27 21:37: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佛山5200只“灭蚊鱼”1天灭蚊438只
  【佛山5200只“灭蚊鱼”1天灭蚊438只】近日,广东佛山禅城区亚洲艺术公园的荷花池里,一群身长不足5厘米的银色小鱼正在水底穿梭。它们并非普通观赏鱼,而是被市民称为“灭蚊特种兵”的食蚊鱼。自7月23日首批200尾鱼苗投放以来,这座城市已累计向公园水体投放5200尾食蚊鱼,试图通过生物手段遏制基孔肯雅热疫情蔓延。这场看似微小的生态实验,正牵动着珠三角地区4000万居民的神经。截至7月24日,佛山市累计报告基孔肯雅热确诊病例突破4000例。这种由伊蚊传播的急性传染病虽均为轻症,但其引发的关节剧痛和皮疹让患者苦不堪言。更严峻的是,伊蚊幼虫在积水容器中每7天就能完成一代繁殖,传统化学消杀方式正面临耐药性增强、环境污染等挑战。“我们必须在源头截断传播链。”佛山市疾控中心主任陈敏指着监控大屏上的蚊虫密度热力图解释。7月23日,禅城区城管部门率先在亚洲艺术公园投放200尾食蚊鱼。次日,亚艺公园追加4000尾,中山公园同步投放1000尾。这些鱼苗被精准投放到公园景观湖、荷花池等静水区域——正是伊蚊幼虫最爱的繁殖场所。食蚊鱼的“战斗力”源于其独特的生理结构。广东省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的对照实验显示,当雌鱼处于饥饿状态时,其捕食量可达每日438条蚊幼虫。在中山公园的投放现场,工作人员展示的水下摄像头画面令人震撼:一条体长4厘米的雌鱼,在10分钟内连续捕食27条蚊幼虫,其捕食动作如同精准的微型吸尘器。
  “它们甚至能识别蚊幼虫游动时产生的水波振动。”佛山大学生态学教授李国强指出,这种生物特性使食蚊鱼在静水区域的灭蚊效率远超人工喷洒。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的文献证实,食蚊鱼是以动物性食物为主的杂食性鱼类,食谱广泛但特别爱吃蚊虫,最喜欢吃刚羽化的成蚊,其次是蚊虫的幼虫和卵块。
  然而,这场生态防控行动从启动之初就伴随着争议。食蚊鱼虽在1924年就被引入中国用于灭蚊,但2014年已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百大入侵物种名单。在广州白云湖,过度繁殖的食蚊鱼曾导致本地青鳉鱼灭绝。在深圳红树林,它们与弹涂鱼争夺食物,破坏了潮间带生态平衡。
  “我们设置了三重防控措施。”禅城区城管局园林科科长王伟强展示着管理台账:所有投放水域均加装防逃逸网。定期监测水体溶解氧和氨氮含量。与周边渔场签订协议,禁止捕捞转移鱼苗。但专家提醒,这些措施仍存在漏洞——食蚊鱼卵可能附着在鸟类羽毛上迁移,幼鱼也可能通过排水管道扩散。
  尽管短期灭蚊效果不及化学药剂,但生物防治的长期优势正在显现。在佛山创意产业园,物业团队采用“食蚊鱼+物理清积”的组合模式后,蚊虫密度较去年同期下降67%。更关键的是,这种模式避免了化学药剂对蜜蜂、蝴蝶等传粉昆虫的误伤。
  “防控传染病不能只算经济账。”广东省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博士刘炳荣强调,基孔肯雅热疫情暴露出城市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在顺德区莘村,居民们响应政府号召,在傍晚6点同步点燃蚊香,形成“社区防护网”。南海区桂城街道则推广电热蚊香液智能定时器,确保药物在蚊虫活跃期释放。这些创新举措与食蚊鱼投放形成互补,构建起多层次防控体系。
  食蚊鱼的故事并非孤例。新加坡自2010年起在排水沟投放孔雀鱼,使登革热发病率下降42%。巴西里约热内卢用食蚊鱼控制寨卡病毒传播,相关经验被写入世界卫生组织指南。但巴西的教训同样深刻——因监管不力,食蚊鱼入侵亚马逊河流域,导致12种本土鱼类濒危。
  云南滇池的治理经验更具参考价值。当地通过“生态围栏+定期捕捞”的方式,将食蚊鱼种群控制在安全范围内。佛山正在测试的AI蚊虫监测系统,能通过图像识别技术精准定位积水点,为食蚊鱼投放提供数据支持。这种“科技+生态”的防控模式,或许能为全球城市提供新思路。
  站在亚洲艺术公园的观景台上,陈敏望着水中游弋的鱼群感慨:“人类与蚊虫的战争将持续千年,但胜利不属于某一种武器。”当夜幕降临,公园里的灭蚊灯与水中的食蚊鱼共同织就防护网。这场生态防控实验的最终成效尚待时间检验,但它已引发更深层的思考:在化学药剂与生态平衡之间,在短期应急与长期治理之间,我们是否能找到更智慧的中间道路?
  佛山市城管部门透露,下一步将扩大食蚊鱼投放范围至学校、医院等重点区域,同时建立外来物种入侵预警机制。对于普通市民而言,或许可以从清理家中的积水容器做起——毕竟,防控传染病不仅是政府的责任,更是每个公民的生态必修课。当5200尾小鱼在水中默默耕耘,它们吞食的不仅是蚊幼虫,更是在为人类探索一条更可持续的生存之道。这场突围战的结果尚未可知,但它至少证明:在生态危机面前,创新与敬畏同样重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xuepai.net

GMT+8, 2025-8-19 16:53 , Processed in 1.093750 second(s), 22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