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日历 老黄历
查看: 12|回复: 0

年收入12万以下基本无需缴税 个税改革红利惠及亿万中低收入者!

[复制链接]

35

主题

0

回帖

136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36
发表于 2025-7-28 18:56: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年收入12万以下基本无需缴税
  【年收入12万以下基本无需缴税】7月2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国家税务总局副局长蔡自力在会上透露的一组数据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从2021至2024年度个税申报数据看,我国年收入居前10%的群体缴纳个税占比约九成,而综合所得年收入12万元以下的个人,汇算后基本无需缴税。这一数据不仅印证了个税改革“高收入者多缴税、中低收入者少缴税或不缴税”的调节效应,更让亿万普通劳动者感受到政策红利带来的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去年汇算时,我原本以为要补缴两千多元税款,结果系统自动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后,不仅不用补税,还退了三百多元。”在北京某互联网公司工作的程序员张明【化名】向记者展示手机里的个税APP记录。他2024年综合所得收入约11万元,扣除“三险一金”、子女教育、赡养老人等专项附加后,应纳税所得额为负数,最终实现“零税负”。张明的案例并非孤例。国家税务总局数据显示,2024年度个税汇算中,全国有超过1亿人享受专项附加扣除政策,其中30-55岁“上有老下有小”的中青年群体占比超八成,享受减税金额占比超九成。以赡养老人专项附加扣除为例,独生子女每月可扣除3000元,非独生子女分摊每月也可扣除2000元,仅此一项就为大量家庭减轻了税负。“政策设计充分考虑了民生刚需。”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李旭红分析,我国个税制度通过“基本减除费用+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其他扣除”的多层减负机制,构建起覆盖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民生领域的税收优惠网络。以2024年为例,6万元的基本减除费用标准约占当年人均GDP的62.7%,远高于发达国家40%的平均水平,而7项专项附加扣除的覆盖范围和扣除标准也处于国际前列。回溯个税改革历程,2018年新个税法的实施堪称里程碑。这次改革将工资薪金、劳务报酬、稿酬、特许权使用费四项收入纳入综合所得,按年计税,并首次引入专项附加扣除政策,彻底改变了过去“分类征税”模式下高收入者通过收入拆分避税的弊端。
  “以前按月预缴个税时,我每月工资波动大,有时需要补税,有时能退税,一年下来要花不少时间整理票据。”在上海从事销售工作的李女士感慨,“现在个税APP自动预填数据,专项附加扣除‘一键申报’,汇算清缴几分钟就能完成。”技术赋能的背后,是税务部门对全国14亿纳税人涉税信息的精准掌握——通过金税三期、四期工程,税务系统已实现与公安、银行、教育等部门的数据共享,为“精准扣税”提供了技术支撑。
  更值得关注的是,改革通过“补税豁免”机制进一步释放红利。根据政策,年收入12万元以下且需补税的纳税人,或补税金额不超过400元的纳税人,可免于办理汇算清缴。国家税务总局数据显示,2024年度个税汇算中,共有700多万纳税人适用该政策,涉及税款480余亿元。“这相当于给中低收入者吃下‘定心丸’。”西南财经大学教授汤继强指出,“政策既避免了‘一刀切’的税收刚性,又通过豁免机制引导纳税人主动遵从税法,实现了公平与效率的统一。”
  个税改革的民生导向,在“一老一小”相关政策中体现得尤为明显。2022年将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费用纳入专项附加扣除,2023年提高赡养老人专项附加扣除标准,2024年延续实施全年一次性奖金单独计税政策……一系列政策组合拳精准对接生育、养老、住房等民生痛点,让税收改革成为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工具。
  “我每月工资1.2万元,扣除‘三险一金’和专项附加后,实际税率从改革前的10%降至3%。”在杭州从事教育工作的王老师算了一笔账:2024年她享受子女教育、赡养老人、住房贷款利息三项专项附加扣除共4.8万元,加上6万元基本减除费用,全年应纳税所得额仅1.2万元,较改革前减少税负约6000元。“这笔钱刚好够给孩子报兴趣班,政策真是帮到了心坎上。”
  数据印证了个税改革的民生温度。2021至2024年,个税改革累计减税超2万亿元,其中中低收入群体减税幅度达60%以上。与此同时,高收入群体税收贡献持续增强:年收入超百万元的群体缴纳个税占全国个税总收入的比重从2018年的28%提升至2024年的35%,税收调节收入分配的“杠杆作用”愈发显著。
  尽管个税改革成效显著,但挑战依然存在。国家税务总局披露,2024年税务部门依法查处60余起网络主播、文娱领域从业人员偷逃税案件,暴露出高收入群体税收监管的薄弱环节。“下一步需加强大数据比对和风险预警,对利用政策漏洞避税的行为保持高压态势。”蔡自力在发布会上强调。
  此外,随着新就业形态的兴起,灵活就业者、平台从业者的个税征管问题亟待破解。目前,全国已有超过2000万名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等灵活就业人员纳入个税征管体系,但如何平衡“便民征税”与“精准监管”仍是考验。“建议探索建立与新业态相适应的税收征管模式,比如通过平台企业预扣预缴、年度汇算清缴等方式,既保障国家税收,又减轻纳税人负担。”李旭红提出。从“年收入12万以下基本无需缴税”的数据背后,我们看到的是个税改革从“调高惠低”到“精准滴灌”的演进逻辑,感受到的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税收本质。当政策红利转化为民生福祉,当税收公平成为共同富裕的基石,这场静水流深的改革,正在书写中国式现代化的温暖注脚。正如蔡自力在发布会上所言:“个税改革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在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我们期待个税制度继续以民生为尺、以公平为纲,为14亿中国人托起更加稳稳的幸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xuepai.net

GMT+8, 2025-8-18 22:03 , Processed in 1.109375 second(s), 23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