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日历 老黄历
查看: 9|回复: 0

考公年龄放宽至38岁 考生发声 打破“35岁门槛”的就业公平新局!

[复制链接]

1190

主题

815

回帖

531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5310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考公年龄放宽至38岁 考生发声
  【考公年龄放宽至38岁 考生发声】10月14日,2026年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招录考试——也就是大众俗称的“国考”——正式发布相关公告,报考年龄首次调整为18周岁到38周岁【1986年10月至2007年10月期间出生】。对于2026年应届硕士、博士研究生,则放宽到43周岁以下【1981年10月以后出生】。最近一段时间,多地考公、考编的年龄限制有所放宽。今年8月,上海市发布2025年度考试录用执法类公务员公告,已经将年龄放宽到38周岁以下。而四川等地下半年发布的事业单位招考公告中,年龄也放宽至38周岁。在此之前,全国范围内的考公、考编年龄红线,多集中在35周岁。梳理社交平台上多个以“大龄考编上岸”为主题的账号及内容后发现,这部分人群年龄多集中在30到34岁,已成家并育有小孩,原来从事的多为土木、房地产、互联网等近年来衰退剧烈的行业,在职场中也面临“35岁门槛”。大家之所以想进入体制内工作,“待遇较高”“工作稳定”成为最看重的优点,还有一部分人则是想寻找从大城市回老家的跳板和支点。
  本次国考计划招录3.81万人,报名时间为10月15日至24日,笔试将于11月30日举行。政策调整背后,是渐进式延迟退休政策与就业公平导向的双重推动。上海市2025年执法类公务员招考已率先实施,将年龄限制从35岁提高至38岁,明确1986年8月至2007年8月期间出生者可报考。四川遂宁、眉山等地事业单位招聘更将本科毕业生年龄上限设为38岁、研究生43岁,退役军人还可再放宽2岁。
  政策调整的深层意义远超个体机遇。中央党校竹立家教授指出:“35岁左右正是职场黄金期,却常因‘一刀切’年龄限制被挡在门外。此次调整既是对延迟退休政策的衔接,更是对经验型人才的渴求。”他强调,基层执法、公共服务等岗位尤其需要具备社会阅历的从业者。例如上海某街道执法队干部坦言:“35岁新入职者比25岁者更擅长处理群众矛盾,这是时间沉淀的能力。”
  然而,政策落地的复杂性不容忽视。中公教育专家李茜提醒:“年龄放宽不等于‘大龄录取比例激增’,实际受益群体仍有限。”她分析,35岁以上考生需平衡家庭、工作与高强度备考,且部分特殊岗位如公安执勤类仍保持30岁以下限制。这种“有条件的开放”既保障经验型人才入口,又避免岗位适配性风险。
  社会反响呈现两极态势。支持者认为,此举打破“年龄歧视”痼疾,与国务院《关于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意见》中“消除年龄等不合理限制”的要求形成呼应。反对声音则担忧加剧考公竞争,挤压应届生空间。对此,浙江省人社厅回应称:“政策设计已统筹不同群体需求,如国考仍保留2.6万应届高校毕业生专项名额,基层岗位占比超70%。”
  从国际经验看,德国公务员考试长期实行“能力优先”原则,日本近年也将地方公务员年龄上限提高至40岁。我国此次调整恰逢人口结构转型期,既回应了中年群体就业困境,又为公共服务注入多元活力。正如考生“L”在社交平台所言:“年龄数字不该是人生的休止符,而是阅历的里程碑。”这场始于考公年龄的政策调整,实则撬动着整个社会的用人观念。当企业开始反思“35岁即失业”的潜规则,当“不拘一格降人才”成为共识,我们终将迎来一个更包容、更理性的职场生态。正如上海市执法系统某干部所言:“真正的公平不是无差别的机会均等,而是让每个年龄段的人都有匹配的舞台。”这或许就是政策调整背后最深远的意义——让年龄不再是桎梏,而成为经验的勋章,让每个奋斗者都能在人生的黄金期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xuepai.net

GMT+8, 2025-10-19 14:34 , Processed in 1.125000 second(s), 23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