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日历 老黄历
查看: 8|回复: 0

中国为什么现在不过下元节 下元节为什么会被遗忘了

[复制链接]

146

主题

0

回帖

502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502
发表于 昨天 17: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导语:与我们比较熟悉的上元节【正月十五元宵节】,中元节【七月十五民间所谓的“鬼节”】相比,而下元节被人们遗忘的比较久了,那么中国为什么现在不过下元节?下元节为什么会被遗忘了?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
  为什么现在不过下元节?
  为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下元节。亦称“下元日”、“下元”。
  下元节是地地道道的道教节日。道家有三官,天官、地官、水官、谓天官赐福,地管赦罪,水官解厄。三官的诞生日分别为农历的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这三天被称为“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
  下元节,就是水官诞辰,为民解厄之日。水官根据考察,录奏天廷,为人解厄。
  被遗忘的传统节日
  道教《太上三官经》云:“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一切众生皆是天、地、水官统摄。于是,在水官诞辰那一天,对其祭祀,便可以消灾解厄。?
  《中华风俗志》中记载:“十月望为下元节,俗传水宫解厄之辰,亦有持斋诵经者。”
  这一天,道观做道场,民间则祭祀亡灵,并祈求下元水官排忧解难。古代又有朝廷是日禁屠及延缓死刑执行日期的规定。
  宋吴自牧《梦粱录》:
  “【十月】十五日,水官解厄之日,
  宫观士庶,设斋建醮,或解厄,或荐亡。”
  又河北《宣化县新志》:
  “俗传水官解厄之辰,人亦有持斋者。”
  此外,在民间,下元节这一日,还有民间工匠祭炉神的习俗,炉神就是太上老君,大概源于道教用炉炼丹。
  与我们比较熟悉的上元节【正月十五元宵节】,中元节【七月十五民间所谓的“鬼节”】相比,而下元节被人们遗忘的比较久了,相关的民间风俗基本已经消失。
  这种被遗忘,不是没有原因的。
  下元节为什么被遗忘了?
  1、道教文化的衰落
  元宵节的兴盛,有着传统文化美好精神的支撑,背后除却道教文化、更有儒家文化的支撑。
  中元节虽然没有元宵那么热闹,但是在佛教、道教、儒家几种文化的联合加持下,这个以“孝”为精神基础的“鬼节”并没有被人遗忘。
  与之相反,只有道教文化支撑的下元节,慢慢就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对下元节的特别重视,始于崇奉道教的北宋。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十二:
  “太宗太平兴国六年庚辰,诏自今下元节宜如上元,
  并赐休假三日,着于令。”
  《宋史》卷一一三:
  “太平兴国二年七月中元节,
  御东角楼观灯,赐从官宴饮。
  五年十月下元节,
  依中元例,张灯三夜。”
  鲁迅先生说“中国的根底全在道教。”
  作为一个曾经统摄中国汉族大部分民间信仰及风俗的宗教,事实上,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便没有很好的发展。
  道教文化的衰退有着非常复杂的原因,除却科学与理性思想的冲击,佛教、儒家、乃至基督教等其他文化形态对其也产生了巨大的消解作用。
  而道教团体自身理论更迭也产生了诸多问题,无法适应社会需求,那么自然而然,就成为一种“弱势文化”。
  2、水官解厄的精神基础
  而“下元节”难以获得复兴的另一大原因便是这个节日的精神基础。和中秋、清明、重阳这些富有人类情感需求的节日相比,又或者与元宵、中元这些暗含道德与人伦需求的节日相比,下元节的基础需求——消灾解厄似乎薄弱了一些。
  消灾解厄的基础之一是道教三官信仰。三官大帝的信仰渊源于中国古代先民对天地水的自然崇拜。在原始社会,天、地、水是人们生产、生活的必要条件,没有它们,人类无法生存生活,因此人们常怀敬畏之心,虔诚地顶礼膜拜。
  消灾解厄的另一基础是万物相关联的“命运观”。通过道教科仪【仪式】,将原本属于命运中将要或已经发生的“灾难”“厄运”,通过“神通”化解。背后也蕴含了人所受的“灾难”“厄运”都是有先天的原因,含有因果关系,并由水官大帝负责“审判”。
  3、文化内涵的变迁
  “由于深秋气候特点,引起了人们心理变化,需要与祖先沟通情感以求慰藉。同时,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为了感恩祖先,人们选在在下元节祭祀先辈。所以,下元节慢慢变为一个表达民俗情感的节日。”
  北京民俗学会秘书长高巍这样解释。
  有不少下元节复兴的支持者会说:
  “下元节有一个很宝贵的东西,基于这样一个美好的愿望:那就是对生命历程中持久的困境与苦厄的消除、化解。这种生命的体验,并不能只用‘愚昧无知宗教盲从’来概括甚至打压。”
  当然,我们可以看到,在面对各种灾难的时候,人们会用不同的方式“祈福”,无论是点蜡烛,还是折千纸鹤。但是,在笔者看来,祈福与解厄有着本质上的不同。祈福是美好愿望的表达,而解厄,或者说通过“烧钱贿赂水官”的方式帮助摆脱困境,则是一种较为消极的迷信手段。当然,节日可以发展变化其内涵,可是当这个文化内涵形成质变的时候,恐怕就不再是传统,而是“新造”了。
  换句话说,不祭拜水官,不以解厄为根本目的,而是“祈福”,开展探问病人、慰问困厄者等充满人性关怀的活动,那么,我们可以选择其他的日子,完全新造一个节日。当节日的文化精神非常稀薄的时候,一旦传统中断,就再无复兴的可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xuepai.net

GMT+8, 2025-10-23 07:42 , Processed in 1.125000 second(s), 25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