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日历 老黄历
查看: 10|回复: 0

白露的由来 关于白露节气的来历

[复制链接]

134

主题

0

回帖

412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412
发表于 3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白露的由来 关于白露节气的来历
  古人以四时搭配五行,秋属金,金色白,所以以白形容秋露,将这个节气命名为白露。
  古人在《孝纬经》中云:“处暑后十五日【平气法划分的节气】为白露,阴气渐重,露凝而白也。”
  其实,气象学表明:节气至此,由于天气逐渐转凉,白昼阳光尚热,然太阳一归山,气温便很快下降,至夜间空气中的水汽便遇冷凝结成细小的水滴,非常密集地附着在花草树木的绿色茎叶或花瓣上,呈白色,尤其是经早晨的太阳光照射,看上去更加晶莹剔透、洁白无瑕,煞是惹人喜爱,因而得“白露”美名。俗语云:“处暑十八盆,白露勿露身。”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说,处暑仍热,每天须用一盆水洗澡,过了十八天,到了白露,就不要赤膊裸体了,以免着凉。还有句俗话:“白露白迷迷,秋分稻秀齐。”意思是说,白露前后若有露,则晚稻将有好收成。
  白露时节,国内绝大部分地区的气温开始下降,天气转凉。在此时节,清晨时分,人们会发现地面和植物的叶子上有许多露珠,细小的露珠密集的附着在花草树木的茎叶或花瓣上,清透洁白,尤其是经过晨光的照射,看上去更加晶莹剔透。
  白露三候记载:
  “七十二候”是我国古人根据黄河流域的动物、植物以及其它自然现象变化的征候等编写而成,用来说明节气变化,作为农事活动的依据。它以五天为一候,一年共有72候,为与24节气对应,规定三候为一节【气】。72候的“候应”包括非生物和生物两大类。虽然其中有些物候描述不那么准确,其中还有不科学成分,但对于了解古代华北地区的气候及其变迁,仍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鸿雁来:鸿大雁小,自北而来南也,不谓南乡,非其居耳。详见雨水节下【雨水三候:“一候獭祭鱼;二候鸿雁来;三候草木萌动“】。
  玄鸟归:《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玄鸟解见春分【春分初候,玄鸟至;燕来也】,此时自北而往南迁也,燕乃南方之鸟,故曰归。
  群鸟养羞:三兽以上为群,群者,众也,《礼记》注曰:“羞者,所羹之食。”养羞者,藏之以备冬月之养也。羞”是“馐”的本字。古代“羞”、“馐”通用。养羞是汉语词汇,拼音yǎng xiū,指储藏食物。《逸周书·时训》:“白露之日鸿雁来,又五日玄鸟归,又五日羣鸟养羞。”朱右曾校释:“养羞者,蓄食以备冬,如藏珍羞。”
  诗《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xuepai.net

GMT+8, 2025-10-23 18:44 , Processed in 1.093750 second(s), 25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