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日历 老黄历
查看: 5|回复: 0

清明节祭祖扫墓的来历 祭祖的意义

[复制链接]

120

主题

0

回帖

366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66
发表于 昨天 17: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清明节为什么是人们祭祖扫墓的首选呢?它蕴藏哪些来历呢?它拥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呢?清明节文化在中华文化历史中又有什么样的意义存在呢?带着这些疑问,我们可以一起阅读这篇清明节祭祖扫墓的来历文章,一起探索清明节带来的奥秘。
  清明节祭祖扫墓的来历
  相传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为逃避压迫而流亡国外,流亡途中,在一处渺无人烟的地方,又累又饿,再也无力站起来。随臣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一点吃的,正在大家万分焦急的时候,随臣介子推走到僻静处,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煮了一碗肉汤让公子喝了,重耳渐渐恢复了精神,当重耳发现肉是介子推自己腿割下的时候,流下了眼泪。
  十九年后,重耳作了国君,也就是历史上的晋文公。即位后文公重重赏了当初伴随他流亡的功臣,唯独忘了介子推。很多人为介子推鸣不平,劝他面君讨赏,然而介子推最鄙视那些争功讨赏的人。他打好行装,悄悄的到绵山隐居去了。
  晋文公听说后,羞愧莫及,亲自带人去请介子推,然而介子推已离家去了绵山。绵山山高路险,树木茂密,找寻两个人谈何容易,有人献计,从三面火烧绵山,逼出介子推。 大火烧遍绵山,却没见介子推的身影,火熄后,人们才发现背着老母亲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树下死了。晋文公见状,恸哭。装殓时,从树洞里发现一血书,上写道:“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为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也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清明节。
  祭祖是中国文化务实的表现
  当人类已经步入现在文明社会,清明节中企盼保佑保佑丰收的农耕文化色彩早已淡化,但不变的是我们对祖先的缅怀之情,也是寄托对祖先哀思的一种方式。
  这一点让西方人很不理解,明朝后期,西方传教士到中国传教,发现异常艰难,让他们不理解的就是中国人不会崇拜单一的神,信仰多神,但都不如祖先崇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xuepai.net

GMT+8, 2025-10-25 06:17 , Processed in 1.093750 second(s), 25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