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日历 老黄历
查看: 86|回复: 0

记者暗访采砂淘金 船工称月入百万 暴利驱动,明为采砂实为吸金!

[复制链接]

2516

主题

2540

回帖

1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2796
发表于 2025-9-16 15:09: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记者暗访采砂淘金 船工称月入百万
  【记者暗访采砂淘金 船工称月入百万】近日,有记者暗中调查豫鄂交界水域采砂船工,对方表示:明为采砂实为吸金,大量用汞污水直排,每天可以采到数克乃至上百克黄金,获利达上百万。这个现象确实存在,某些非法采砂活动会打着“采砂”的幌子,实际进行“吸金”【淘金】,这背后是巨大的利润驱动和对环境的严重破坏。只要让船转起来,钱就来了。”一名不愿具名的船工向记者透露,其所在的采砂船以“采砂”为幌子,实际通过吸砂泵抽取河床砂石,再经汞齐法提炼黄金。据描述,每吨砂石含金量约0.5-2克,按当前金价计算,一艘中型采砂船每日可获利数万元,月收入可达百万级别。水务执法人员算了一笔账:盗采1吨江砂,盗采船毛利15元,运输船毛利10元,砂场毛利3元。一条大型采砂船一小时至少采砂350吨,一晚偷采10小时共计3500吨。按市场均价15元/吨计算,一晚收入5.25万元,刨除成本后纯利润约3万元。若连续作业20天,采、运、卖各环节利润总和超百万元,其中盗采船纯利60万元,运输环节50万元,砂场14万元,若通过劣砂优砂“勾兑”,额外利润可达15万至20万元。站在豫鄂交界的河岸边,望着被千疮百孔的河床,不禁想起古人“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的告诫。砂石与黄金,本是自然馈赠的资源,却在暴利驱使下沦为生态杀手。当船工炫耀“月入百万”时,他们或许未意识到,每一克黄金的代价,是子孙后代失去的清澈河水与肥沃土地。面对如此猖獗的非法采砂活动,仅仅依靠执法力量是远远不够的。需要从源头治理,加大合法砂石的供应,提高违法成本,切断利益链条。2021年《刑法修正案【十一】》将非法采矿罪入刑标准从“造成矿产资源破坏”调整为“情节严重”,并提高罚金上限。2025年,长江流域多地法院已宣判多起非法采砂案,被告人最高被判处有期徒刑七年,并处罚金数百万元。
  这种暴利模式并非孤例。2009年广西大宁河曾爆发类似淘金潮,一条投资20万元的淘金船最快20天回本,月利润超20万元。当地水利部门多次炸毁非法船只,但淘金者仍与监管部门展开“猫鼠游戏”。如今,豫鄂交界水域的乱象更甚——船工直言:“现在查得严,我们白天采砂,晚上淘金,利润比以前更高。”记者暗访发现,这些船只的提炼流程极尽粗暴:将剧毒汞与砂石混合后加热,汞挥发后留下金粒,而含汞废水未经任何处理直接排入河道。汞作为剧毒重金属,可在水体中累积并通过食物链放大,最终威胁人类健康。2015年长江武汉段曾因非法采砂导致水质恶化,沿岸居民出现不明原因的水肿和皮肤病,而此次事件中的汞污染风险更令人忧心。
  河道生态同样遭受重创。大型采砂船的吸砂泵可深入河床10米以下,导致河床下切、水流改道。广西水利部门负责人曾指出,非法采砂会改变河流走向,淹没农田,甚至威胁桥梁和电站安全。在豫鄂交界水域,记者目睹多处河岸出现塌方,原本清澈的河水泛着诡异的金属光泽。
  更严重的是,采砂船大多来自地下船厂,未经相关部门检验,更未取得船舶安全许可证。许多采砂者选择夜间作业,增加了危险程度。采砂船乱停、乱采还影响了通航环境,严重威胁夜间通航安全,成为船舶搁浅事故的诱因。
  尽管《矿产资源法》明确规定开采矿产资源需取得采矿许可证,但暗访中的船只均无法提供合法手续。水利部门人士坦言:“采砂管理涉及水利、国土、交通、公安等多个部门,容易形成‘九龙治水’的尴尬局面。”此外,非法船只多在夜间作业,且采用“采砂-淘金”一体化设计,监管难度极大。
  技术手段的滞后更让执法陷入被动。长江航务管理局2015年数据显示,一艘“吸砂王”船只一晚可采砂万吨,利润达数十万元,而传统巡查方式难以实时追踪。尽管近年来无人机、热成像技术逐步应用,但面对分散、隐蔽的非法作业点,仍显力不从心。
  暴利当前,执法成本高,风险系数也日益加大。非法采砂者中有不少亡命之徒,甚至暴力抗法。长航公安局武汉分局治安支队程警官回忆,一次执法中,队员被十几号人团团逼住,情势紧急,不得不朝天鸣枪示警,盗采人员才作鸟兽散。去年7月,更有一执法人员登船拦截时,被船员扑上来拼命往江里推,右脚悬在江面上。
  非法采砂屡禁不绝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背后有“保护伞”庇护。广东省纪检委曾通报4起涉黑腐败和充当“保护伞”的典型案例,其中两起涉及河沙开采,涉案金额10亿元,涉案人员包括当地水务局、公安局等多部门十余名党政干部。河北省保定市曲阳县大川村村民也曾表示,大沙河河段非法采砂者疯狂挖沙,当地执法部门却“统一换上‘失明症’”,对盗采视而不见。
  在豫鄂交界水域,黄牛盘踞在各地方水域,一旦有外地船只进入采砂,首先要向他们缴纳保护费,费用标准是每吨黄沙提成5元。一条船正常生产每天2000吨,需交1万元保护费。若是20条船,一年保护费高达400万至500万元。这种保护费机制为非法采砂提供了“安全保障”,黄牛会主动向非法打砂船提供情报信息,有关部门何时采取突击行动,他们非常清楚。
  与非法采砂的野蛮生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正规砂石企业正探索高质量发展路径。中国电建水电八局绿色建材公司提出“从淘金到炼金”的转型理念,通过建设长九、长崃等千万吨级绿色矿山项目,实现资源高效利用。其安徽长九项目采用全封闭生产流程,废水循环利用率达95%,单位产品能耗低于行业标准20%,成为行业标杆。
  “砂石行业已进入‘炼金时代’,单纯追求利润不可持续。”水电八局负责人表示,未来将聚焦技术创新与生态修复,例如利用采砂废料生产新型建材,或通过河道疏浚与生态护坡结合,实现“开采-治理-修复”闭环。
  非法采砂淘金不仅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情节严重的还可能构成犯罪。根据《刑法》规定,非法采矿罪、破坏性采矿罪将面临相应的刑事处罚。然而,在暴利面前,仍有部分人罔顾法律。​
  在这场生态与利益的博弈中,我们必须坚定地站在生态保护这一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基。相关部门应进一步强化执法力度,创新执法方式,从源头上遏制非法采砂淘金行为。同时,要加强对周边居民的宣传教育,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和法律意识,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监督举报。专家呼吁,需进一步完善跨区域联合执法机制,例如建立豫鄂两省水利、公安部门的信息共享平台,同时加大对收购非法黄金行为的打击力度,切断黑色产业链的利益输送。此外,公众也应提升环保意识,拒绝购买来路不明的黄金饰品,支持绿色矿山建设。唯有摒弃“淘金”的短视思维,践行“炼金”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方能让江河重归安澜,让绿水青山真正成为金山银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xuepai.net

GMT+8, 2025-11-17 05:24 , Processed in 1.375000 second(s), 23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