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日历 老黄历
查看: 13|回复: 0

精心策划!男子6结6离 5任前妻都是债主 塑造“完美恋人”形象打造人设,受害者“14天便领证结婚”!!

[复制链接]

31

主题

0

回帖

117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17
发表于 2025-7-25 11:40: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男子6结6离 5任前妻都是债主
  【男子6结6离 5任前妻都是债主】7月25日消息,媒体报道的一起诈骗案引发关注。四川资阳男子刘洋6年6婚6离、5任前妻皆成债主的案件,暴露出婚恋诈骗已从个体欺诈演变为系统性犯罪模式。这场以“情感”为名的资本游戏,不仅撕裂了数十个家庭的信任,更折射出社会转型期婚恋价值观的异化、法律监管的滞后以及平台责任的缺失。刘洋,1986年生,四川资阳人,警方调查发现,刘洋是一个十分彻底的“海王”,频繁更换女友,结婚、离婚的次数也异常之高,他先后6次结婚、6次离婚,每段婚姻的持续时间都很短,最长不超过两年,而除了第一任妻子外,后续5任及其家人都是刘洋的债主,涉案金额高达数百万元。警方经过深入调查后发现,在刘洋与这些被骗女性最初相识的阶段,每一位受害女性都对刘洋十分倾心、极为看中。这些女性群体的年龄跨度极为广泛,涵盖了从70后到00后的各个年龄段,她们的职业背景同样丰富多元,既有在职场中奋力拼搏、追求事业的白领精英,也有勇敢自主创业、独当一面的个体经营者,还有来自不同行业、怀揣着各自梦想的女性。然而,令人痛心且唏嘘不已的是,这些女性最终无一例外地都陷入了“人财两空”的悲惨境地,不仅情感上遭受了巨大的创伤,经济上也陷入了困境。
  多位受害者向警方倾诉时,眼中闪烁着泪光,她们回忆起初识刘洋时的情景,纷纷表示:“就感觉到他很有钱,浑身上下都散发着一种令人羡慕的优越气质,仿佛自带光环。”“他特别会安慰人,每次我心情不好的时候,他总能三言两语就让我破涕为笑,心情瞬间变得晴朗起来。”“他脾气还行,相处起来感觉很舒服,没有那种让人压抑的感觉。”“他花钱比较耿直,大手大脚,跟他在一起感觉很有面子,仿佛自己也步入了上流社会。”“他基本能满足女人对未来老公的所有设想,温柔体贴、事业有成,仿佛就是自己一直在等待的那个人。”
  受骗女性们普遍反映,刘洋在恋爱初期表现得极为“体贴多金”,对她们关怀备至,无论是生活上的小事还是情感上的需求,都能给予无微不至的照顾。同时,他出手阔绰,经常送她们昂贵的礼物,带她们去高档餐厅用餐,让她们觉得自己仿佛找到了理想的伴侣,沉浸在幸福的泡沫之中。但实际上,刘洋的真实目的却是榨取她们的钱财,将她们当作自己的提款机。就以他的第五任前妻李女士为例,两人在婚后仅仅3个月的时间里,刘洋就以各种看似合理的理由向李女士借款高达68万元,如“生意上遇到了一点小麻烦,需要资金周转一下”“有个很好的投资机会,错过了就可惜了”等。可等到两人离婚后,刘洋却对这笔欠款拒不归还,还百般抵赖,让李女士陷入了经济和情感的双重困境,生活一度陷入绝望。
  据悉,刘洋精心策划了一场场骗局,他通过婚恋平台将自己伪装成“高富帅”“成功人士”,精心打造自己的形象和人设。在众多用户中,他仔细筛选锁定目标,一旦找到合适的人选,便迅速与对方建立亲密关系,展开猛烈的追求攻势。他极为擅长提供情绪价值,总是能在恰当的时候给予对方关心和赞美,让对方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温暖和重视。他利用“光环效应”,让受害者逐渐放松警惕,对他产生信任和依赖,仿佛他就是那个可以托付终身的人。其中最短的一个案例,两人相识仅仅14天便领证结婚,速度之快令人咋舌,也让人不禁为这些女性的冲动和盲目感到担忧。
  婚后刘洋露出真面目,以“投资周转”等名义向女方及家人借款,极少出规范借条,多无备注转账或现金交付,债务累积后制造矛盾离婚,受害者追债困难,部分人背负巨债、生活困窘。刘洋诈骗呈“工业化”特征,借婚恋平台筛目标,以“高富帅”人设速建亲密关系,用“情绪价值供给”制造依赖,精准运用“光环效应”让受害者屏蔽风险。其最短婚恋周期仅14天,远低于正常周期,“速食式”亲密关系是其实施诈骗的手段。婚后以“投资周转”借款暴露犯罪关键环节,他通过现金交付等方式规避证据留存,债务累积后制造矛盾离婚,让受害者人财两空。这种“情感绑架+经济榨取”的复合型犯罪更具隐蔽性,受害者常因情感依赖和法律意识淡薄陷入绝境。
  婚恋平台在此案中扮演了“犯罪温床”的角色。刘洋通过虚构资产证明、职业信息等关键数据,轻松突破平台审核机制。据调查,国内主流婚恋平台对用户资质的审核仍停留在“身份证+人脸识别”的基础层面,对资产、婚姻状况等核心信息的核验率不足30%。这种技术性失守,实质是平台对商业利益与社会责任的失衡——更愿意投入资源在用户增长而非风险防控。更深层的危机在于平台算法对“高匹配度”的片面追求。当系统将“经济实力”作为首要推荐参数时,无形中助长了“物质化婚恋观”。刘洋的5任受害者涵盖70后至00后、职场白领到个体经营者,这种跨代际、跨阶层的普遍受骗,证明平台算法正在批量制造“情感脆弱群体”。
  本案暴露出婚恋诈骗案件的司法困境:由于缺乏规范借条、资金往来隐蔽,受害者往往难以证明“非法占有目的”这一诈骗罪核心要件。司法实践中,此类案件多以“民间借贷纠纷”处理,导致犯罪成本与收益严重失衡。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婚恋诈骗案件中,仅12%的被告人被判处三年以上有期徒刑,远低于普通诈骗罪的刑罚力度。更值得警惕的是“债务转嫁”现象。刘洋通过诱导受害者向亲友借款,将个人债务转化为家庭债务,部分受害者因此背负数百万债务。这种“次生伤害”暴露出《民法典》在婚恋经济纠纷中的适用盲区——当债务发生于婚姻存续期间,法律如何区分“共同债务”与“个人诈骗”仍需明确界定。
  破解婚恋诈骗困局需要多维度治理:平台方应建立“生物识别+资产核验+信用评估”的三维审核体系,同时引入“情感风险预警”机制,对异常婚恋节奏进行干预;司法机关需出台专门指引,明确婚恋诈骗中“非法占有目的”的认定标准,提高量刑幅度;社会层面应加强婚恋教育,将“情感安全”纳入公民素质教育体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xuepai.net

GMT+8, 2025-8-19 14:54 , Processed in 1.078125 second(s), 22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