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日历 老黄历
查看: 8|回复: 0

被逼让路当事人:证上有“行政”二字 对方十分嚣张,上门直接质问!

[复制链接]

57

主题

226

回帖

67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670
发表于 2025-8-2 19:23: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被逼让路当事人:证上有“行政”二字
  【被逼让路当事人:证上有“行政”二字】近日,被逼让路一事备受关注。对话“亮证姐”被逼让路当事人:多名警察便衣深夜敲门,现场质问“你干了什么心里不知道吗?”记者询问:现场有看到她亮的是什么证吗?因为现在网上信息都没有披露。当事人表示,大家都在追这个证是吧,我感觉比较像行政执法证,因为她当时没有给我看里面。然后她就拿给我,当时很生气,我也看到有行政这两个字的。记者表示,网上看到有五个人来你家威胁,还是公安便衣。当事人:那个女司机跟同车的那个男的,然后还有一个穿便衣的跟两名派出所的民警。从我家里的消息里面看到,他们当天晚上是很嚣张,很无理的那种。敲门把已经熟睡的家属吵醒,迷迷糊糊的开门。之后问我妈你儿子叫什么什么。我妈问怎么了,他们说干什么他心里不知道吗之类的。如果不是公职人员,她那个证是怎么来的,她有没有查我信息的权限。如果没有她是怎么查的。如果不是公职人员,那谁给她的权利呢?是谁在给她撑腰,能让派出所和村委上门。7月22日下午5时许,防城港市某乡村小道上,一场会车纠纷将“平头哥”卷入漩涡。据其行车记录仪及现场描述,他驾驶车辆与一辆黑色奔驰车迎面相遇,右侧路面留有半米以上空隙,但因后方跟车无法倒车,双方陷入僵持。奔驰车后排男子下车要求其倒车,遭拒后返回驾驶位旁,随后女司机递出手机给男子查看,“平头哥”回忆:“当时我就觉得他们查到了我的信息。”冲突在此刻升级。女司机手持证件威胁:“要不然,我就拿证了哦!”证件封面上“行政执法”四字刺痛了“平头哥”的神经。见威胁未果,同车男子直接报出其姓氏与家庭住址,并爆粗口辱骂。最终,奔驰车稍作让行后离去,“平头哥”驾车通过时留下一句:“不要老拿证吓人。”
  事发后,“平头哥”先后向当地乡政府纪委、江山边境派出所、防城港12345政务热线投诉,均未得到有效回应。乡政府纪委否认涉事人员为其工作人员。派出所接警民警质疑其“无法证明信息泄露系内部手段”,以“未造成实际伤害”为由拒绝立案。12345热线则以“无法提供对方单位信息”为由终止调查,仅建议其“若感到威胁可报警”。
  投诉无门之下,“平头哥”于7月31日下午将行车记录仪视频发布至网络,播放量迅速突破千万。当晚10时许,事件迎来戏剧性转折:奔驰女司机、同车男子及两名派出所民警、一名便衣人员共五人突访其父母家中,通过电话施压要求删帖。“民警说我侵犯隐私权,视频能看到车牌,已造成舆情,若不删除将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平头哥”提供的通话录音中,女司机否认亮证,仅称“就说了一句话”。
  次日,事件持续发酵,派出所又通过村支书向其父亲施压,要求删除视频。“母亲被吓得发抖,以为我犯了重罪。”“平头哥”被迫删除原视频,但重新打码发布后,再度引发关注。
  这起事件之所以引发全民关注,核心在于三大疑点直指公权力运行边界:
  “行政执法证”真实性存疑。涉事女司机是否为公职人员?其证件是否合法有效?若证件为伪造,则涉嫌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招摇撞骗。若证件真实,其是否在非执行公务期间滥用职权?目前,防城港市公安局虽否认网传“女司机为公安局领导”的说法,但未公布证件核查进展。
  公民信息泄露链条成谜。同车男子仅凭车牌即能精准获取住址、姓氏,暴露出个人信息保护的致命漏洞。根据《个人信息保护法》,非经法定程序,任何组织不得非法查询公民信息。若涉事人员利用公权力或职务便利违规查询,则涉嫌滥用职权罪。
  民警执法行为涉嫌越界。民警深夜携涉事方上门施压删帖,是否构成“干预舆论”?根据《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执法人员不得干扰当事人合法行使言论自由。村支书配合做思想工作的行为,更引发“基层权力勾连”的猜测。
  这起事件折射出基层治理中的深层病灶:当个别公职人员将权力视为威胁工具,当执法者沦为特权阶层的“家丁”,当普通民众的维权通道被层层封堵,法治社会的根基必将动摇。破解困局需三管齐下:异地专案组彻查:由上级公安机关介入,重点核查证件真伪、信息泄露渠道及执法干预动机,避免“自己查自己”的信任危机。个人信息保护升级:建立交通执法信息分级查询制度,非经法定程序不得调取公民敏感信息。对违规查询行为实行“双罚制”,既追究直接责任人刑责,也倒查所在单位监管责任。执法过程全记录:推行执法记录仪全流程覆盖,确保类似纠纷有完整音视频证据留存。建立第三方监督委员会,对执法争议进行独立审查。
  “平头哥”的遭遇,是每个普通公民可能面临的困境:当公权力失去约束,当维权成本高于妥协代价,法治信仰将如何安放?这起事件的处理不应止于个案追责,而应成为推动制度改革的契机——唯有将权力关进制度的铁笼,让每一起纠纷都能在阳光下得到公正裁决,才能让“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的法治理想照进现实。正如网友所言:“若连行车记录仪都不敢拍,普通人还如何对抗特权?”答案或许就在每一次对真相的追问中,在每一份对公平的坚守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xuepai.net

GMT+8, 2025-8-19 11:01 , Processed in 1.093750 second(s), 23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