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日历 老黄历
查看: 82|回复: 0

记者暗访采砂淘金 船工称月入百万 明为采砂实为吸金,大量用汞污水直排!

[复制链接]

2480

主题

0

回帖

7576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7576
发表于 2025-9-16 15:09: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记者暗访采砂淘金 船工称月入百万
  【记者暗访采砂淘金 船工称月入百万】近日,长江流域暗流涌动。记者历时一周的暗访调查揭开惊人黑幕:豫鄂交界水域的采砂船表面抽取江砂,实则暗藏黄金提炼装置,船工直言“月入百万不是梦”,更自曝“每周被罚10万也划算”。这条集非法采矿、剧毒提炼、污水直排于一体的黑色产业链,正以惊人的速度吞噬着母亲河的生态与安全。在洪泽湖某非法采砂点,一艘改装采砂船的甲板上堆满砂石,船舱内却暗藏玄机——两台大功率吸砂泵连接着汞齐法黄金提炼装置。船工李某向记者展示当日作业记录:“每吨砂石含金0.5-2克,按金价500元/克算,200吨砂石日赚5万到20万。”他透露,船队共有5艘中型船,月利润轻松突破百万元。这种暴利源于惊人的成本收益差。据黄冈市水务执法人员测算:一艘大型采砂船每小时盗采350吨江砂,按黑市价15元/吨计算,夜间作业10小时即可收入5.25万元。扣除油费、人工等成本后,单船单日纯利润仍达3万元。若按月作业20天计算,采、运、销全链条利润可达数百万元。更令人震惊的是“以罚代管”的畸形逻辑。多名船工坦言:“宁愿每周被罚10万,只要不扣船。”在他们看来,停工一天的损失远超罚款金额。这种扭曲的价值观背后,是执法部门“抓现行易、断根本难”的困境。暗访中,记者目睹了触目惊心的提炼过程:砂石与汞混合加热后,汞蒸气通过冷凝管回收,金粒则沉淀在容器底部。而含汞废水未经任何处理,直接通过塑料管排入长江。环境监测数据显示,受污染水域汞浓度超标200倍,周边村庄已出现多起鱼类死亡和村民中毒事件。这条黑色产业链的运作堪称“精密”:分工明确:盗采船负责抽取砂石,运输船昼伏夜出避开检查,砂场进行劣砂勾兑,最终将混合砂以每吨200元价格卖给建筑商。保护费机制:在洪泽湖、洞庭湖等水域,黄牛向每艘采砂船收取每吨5元的“保护费”。据知情人士透露,某黄牛团伙年收入超400万元。暴力抗法:长航公安局武汉分局记录显示,2025年已发生17起暴力抗法事件。今年7月,执法人员登船检查时遭推搡,一人险些坠江。
  大型采砂船的吸砂泵可深入河床10米,在长江安徽段形成长达2公里、深达5米的采砂坑。这种掠夺式开采带来多重灾难:河床结构改变:导致水流改道,2024年长江中游发生12起堤岸坍塌事故,直接经济损失超3亿元。通航危机:采砂船乱停乱采使航道变窄,去年长江干线发生47起船舶搁浅事故,其中31起与非法采砂有关。生物灭绝:江豚栖息地减少60%,中华鲟产卵场被彻底破坏。武汉水生生物研究所监测发现,长江流域鱼类种类较2000年减少42%。更隐蔽的危害来自汞污染。汞进入水体后转化为甲基汞,通过食物链富集。洞庭湖周边渔民体检显示,35%的人血液汞含量超标,部分儿童出现智力发育迟缓症状。
  尽管2016年非法采砂已入刑,但暴利驱动下犯罪手法不断“升级”:技术伪装:采砂船安装GPS干扰器,执法船靠近时自动停机。某船主炫耀:“我们的设备比海事局的还先进。”跨区域作案:采砂团伙在苏皖鄂三省交界水域流窜,利用地方执法标准差异逃避打击。官商勾结:广东省纪检委通报显示,2020-2025年查处的涉砂腐败案涉案金额超10亿元,某水务局副局长单笔受贿即达800万元。
  合法采砂的困境更凸显监管失衡。河南合法采砂船主张某算账:“一天挣200块,还要应付各种检查,不如去送外卖。”供需失衡导致砂价飞涨,2025年天然砂均价达148元/吨,较2009年上涨270%。
  面对这场生态与法治的双重危机,多部门已展开联合行动:技术防控:长江航务管理局在重点水域部署无人机巡逻系统,2025年已识别非法采砂船127艘。市场治理:住建部推行砂石质量追溯制度,要求建筑企业公示砂石来源,违规者纳入黑名单。司法创新:南京环境资源法庭试点“生态修复令”,要求非法采砂者按采砂量10倍种植芦苇,恢复湿地生态。公众参与:武汉白鱀豚保护基金会开通举报热线,对有效线索提供者给予砂价10%的奖励。
  专家呼吁,需建立“源头管控+过程监管+末端治理”的全链条机制。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浩指出:“应将非法采砂纳入地方政府考核,实行‘一票否决’制。”
  站在豫鄂交界的河岸边,望着被千疮百孔的河床,不禁想起古人“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的告诫。砂石与黄金,本是自然馈赠的资源,却在暴利驱使下沦为生态杀手。当船工炫耀“月入百万”时,他们或许未意识到,每一克黄金的代价,是子孙后代失去的清澈河水与肥沃土地。
  面对如此猖獗的非法采砂活动,仅仅依靠执法力量是远远不够的。需要从源头治理,加大合法砂石的供应,提高违法成本,切断利益链条。2021年《刑法修正案【十一】》将非法采矿罪入刑标准从“造成矿产资源破坏”调整为“情节严重”,并提高罚金上限。2025年,长江流域多地法院已宣判多起非法采砂案,被告人最高被判处有期徒刑七年,并处罚金数百万元。
  专家呼吁,需进一步完善跨区域联合执法机制,例如建立豫鄂两省水利、公安部门的信息共享平台,同时加大对收购非法黄金行为的打击力度,切断黑色产业链的利益输送。此外,公众也应提升环保意识,拒绝购买来路不明的黄金饰品,支持绿色矿山建设。唯有摒弃“淘金”的短视思维,践行“炼金”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方能让江河重归安澜,让绿水青山真正成为金山银山。
  当采砂船的马达声掩盖了江豚的哀鸣,当含汞污水染黑渔民的饭碗,这场关于生态与利益的博弈已无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研究院数据显示,非法采砂每年造成生态损失超200亿元,而修复周期长达50年。月入百万的暴利神话背后,是母亲河千疮百孔的躯体,是子孙后代将承受的生态债务。从执法者冒死登船到环保组织奔走呼号,从技术防控升级到司法制度创新,这场保卫战需要每个人的参与。因为守护长江,就是守护我们共同的未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xuepai.net

GMT+8, 2025-11-17 04:13 , Processed in 1.078125 second(s), 23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